降重常用方法
重復率修改的方法有很多,但都大同小異。重復率修改只是事后補救的一種措施,最重要的方法還是從開始就認真完成論文,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改重方法:
外文文獻翻譯法
查閱研究領域外文文獻,特別是高水平期刊的文獻,比如Science,Nature,WaterRes等,將其中的理論講解翻譯成中文,放在自己的論文中。
優點:
1,每個人語言習慣不同,翻譯成的漢語必然不同。因此即使是同一段文字,不同人翻譯了之后,也不會出現抄襲的情況。
2,外文文獻的閱讀,可以提升自身英語水平,拓展專業領域視野。
缺點:
英文不好特別是專業英文不好的同學實施起來比較費勁。
變化措辭法
將重復的文字,或按照意思重寫,或變換句式結構,更改主被動語態,或更換關鍵詞,或通過增減。當然如果卻屬于經典名句,還是按照經典的方法加以引用。
優點:
1,將文字修改之后,按照知網程序和算法,只要不出現連續多字重復,以及關鍵詞的重復,就不會被標紅。
2,對論文的每字每句都了如指掌,爛熟于心,答辯時亦會如魚得水。
缺點:
逐字逐句的改,費時費力。逐句修改,雖然很累,但是效果明顯,同時也能確保論文質量。
翻譯工具翻譯法
將重復的文字,用google翻譯成英文,再翻譯回來,句式和結構就會發生改變,再自行修改下語病后,即可順利躲過查重。
優點:
方便快捷,可以一大段一大段的修改。
缺點:
有時候需要多翻譯幾遍,必須先由中文翻譯成英文,再翻譯成中文。這個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翻譯后的語句存在生硬及不通順的現象,還要人工梳理一遍。
原創重寫發
任何一個查重系統都有靈敏度閥值的設置,例如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連續13個字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注,所以如果僅僅只是做近義詞替換,再次被認定為抄襲的可能性極大。單純的調整語序可能出現語序混亂,前后銜接生硬等問題。用翻譯軟件先翻譯成英文,再翻譯回中文,翻譯的質量和準確度很低,小伙伴們肯定自己也會發現,二次翻譯后的句子有的根本讀不通,前后邏輯混亂。
建議大家的方法是:1,熟悉整篇論文的結構框架;2,重點熟悉需要修改的紅字內容以及紅字所在段落,將段落作為一個基礎,理解該段落意思;3,結合需要修改的紅字的上下文再次理解此部分/章節的意思;4,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,打破句子結構,重新組織語言 按照這樣的流程修改論文,基本上能夠快速將重復率降下去,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修改后的句子或者段落與前后文順暢銜接,與原文要表述的論點保持一致,使整篇論文的質量得到保證甚至提升。
以上是我們多年的經驗總結,可以有效降低重復率,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,最后祝大家順利通過檢測。